以上海市2%的面積,創造了上海25%的生產總值、40%的外貿進出口總額,這是上海自貿區創造的奇跡。
2013年,上海自貿區正式在浦東掛牌。5年來,它為國家試制度,累計有127個創新事項在全國復制推廣;也為地方謀發展,是世界更密切貿易往來的見證者、全面開放方案的拓新者。
解析上海自貿區“試驗田效應”:5年127項創新復制推廣到全國
因改革開放而生,如今的浦東新區正站在更高更廣的平臺之上,探索著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也為中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注入更多創新元素。自貿港呼之欲出,“升級、引領、轉化”的制度創新愿景正將3.0版自貿區的藍圖徐徐展開……
大膽試大膽闖
為企業帶來豐碩“獲得感”
從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辦公地到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外國人服務“單一窗口”遞交材料,盡管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上海三星半導體有限公司的經辦人員還是樂于前往,因為在這里的“單一窗口”,可以同時辦理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出證時間也縮短了好幾個工作日。
對“單一窗口”有著高評價的企業還有大發柴油機(上海)有限公司、愛思開實業(上海)有限公司等。它們都先后將公司受理點由自貿區外變更至保稅區域內。
企業青睞的背后是自貿區不斷作出的制度創新探索。
今年6月,“單一窗口”迎來進一步功能升級,形成了3.0版。容缺受理、聯動審批,辦結時間比以往至少可縮短14個工作日。口岸貨物申報和船舶申報100%通過“單一窗口”辦理,企業申報數據項在船舶申報環節縮減65%,在貨物申報環節縮減24%。據測算,這為企業節省成本超過20億元。
類似的探索還包括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制度。2016年7月,浦東在全國率先啟動MAH制度改革。這打通了藥物創新研發的“較后一公里”。截至2018年5月15日,浦東共受理32家申請人申報的MAH試點申請51個品種,受托方9個,31個1類創新藥。
2017年自貿區率先啟動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一企一證”改革試點,推進自貿區準入便利化水平再提升。
職能部門的“大膽試、大膽闖”令改革成果帶給企業豐碩的獲得感。
成立于2011年的華領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專注于“全球首創新藥”的研發和藥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作為MAH的試點企業,公司不用自建生產線,而通過委托其他藥品生產企業來生產自己的產品。這樣一來,公司得以把有限的資金全部集中到臨床研發中,而如果自己建廠,不僅需要占用資金1.5億元,而且至少需要2年時間。
“一企一證”改革讓企業較多可節約檢驗時間17至47天,減少檢驗費用700余元至5萬余元,準入效能大幅提升,商務成本明顯降低,提高了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激發了市場活力。
而索尼物流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在貨物進境備案環節受益于“先進后報”政策,進境備案時間大大縮短。加上貨物入區“并聯作業”、無紙化通關推廣等新政策、新舉措,之前港口提貨需要1個工作日,現在只需要2個小時,且區內索尼自有倉庫的費用比港口存儲降低15%至20%,這些改革舉措極大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升級、引領、轉化制度創新層層推進
一次又一次探索的動力來自于作為國家政策“試驗田”的使命。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浦東。從此,浦東走向改革發展、對外開放的較前沿。
從大片的農田和極少數工業廠房,到如今高樓林立、外資機構云集,斗轉星移間,浦東的開發開放不斷揭開新篇章。而上海自貿區建設,則是近年來較受外界關注的棋局。
落棋時刻始于2013年9月,中央把全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放在上海浦東,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2015年4月,上海自貿試驗區從保稅區擴展到陸家嘴、張江、金橋、世博區域,總面積120.72平方公里。2年后的3月,國務院印發新方案,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3.0版。
5年來,自貿區緊抓制度創新這一核心,探索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創新和事中事后監管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基礎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創新
。
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表示,目前正在總結評估5年改革經驗,學習借鑒其他地方好的經驗和做法,研究謀劃深化方案。在初步考慮中,要抓好的是三個關鍵詞:升級、引領、轉化。
2017年全年,自貿試驗區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1.35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占上海同期外貿總值的42%。洋山港和外高橋港區全年合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638.2萬標箱,同比增長7.3%,推動上海港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這是自貿區貿易便利化帶來的成果。
如今,以關檢融合為契機,貿易便利化將迎來升級版。翁祖亮表示,通關全流程時間將從“天時代”向“小時時代”“分時代”“秒時代”邁進,并推動貿易便利化措施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技術貿易拓展。
他還表示,要切實當好“試驗田”,積極參與世界自貿區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推動“自貿區卓越指數”完善和應用,在全球自由貿易區評價和引領發展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同樣重要的是,還要把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服務高質量發展。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孫元欣建議,浦東在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開放方面,可以加快落實汽車、飛機、船舶產業對外開放,爭取外資新能源汽車項目落地。同時,全面推進藥品醫療器械進口樞紐口岸建設,推進合作外資醫院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爭取對臨床急需的境外已上市而在我國尚無同品種產品獲準注冊的抗腫瘤新藥,可以先行定點使用。
如何更好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上海自貿區管委會相關人士告訴上證報小閥門兒,上海自貿區將奮力推進“三區一堡”建設:以系統集成為遵循,建設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以落實“上海擴大開放100條”為重點,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以搭建國際經貿合作平臺為切入點,成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
描繪浦東壯闊藍圖 自貿港帶來更多期待
制度創新所激發的市場創新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有目共睹。一組數據令人驚喜:在自貿區建設的帶動下,2017年浦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7%,達到9651億元,第三產業比重為74.7%。
自貿區也令浦東與世界的聯動變得更為密切。截至2018年6月底,自貿區累計新設外資企業超過1萬多戶,占比從自貿區掛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累計實到外資230億美元(2017年全年實到外資70.15億美元、同比增長13.5%)。2017年全年,自貿試驗區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1.35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占上海同期外貿總值的42%。
總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外高橋國際智能制造服務產業園是上海自貿區的專業貿易平臺之一。目前,產業園已成功吸引了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余家跨國機床企業入駐,其中美國機床和制造雜志評選的全球機床100 強企業中的33 家已經正式入駐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并且建立了展示、技術服務、倉儲、辦公等功能。
按照“上海擴大開放100條”中所作的部署,上海將以更大力度開放合作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此外,還將著力擴大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開放。
孫元欣分析稱,這意味著,陸家嘴片區需要落實大幅放寬銀行業外資市場準入、放寬證券業外資股比及業務范圍限制、進一步擴大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措施,同時,支持境外企業和投資者參與上海證券市場。在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需要培育和壯大貿易、航運、金融、專業服務和出口加工等五大產業集群,打造進口促進新平臺,建設好國家級口岸,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樞紐和通道。
“上海城市全面擴大開放,是建設追求卓越全球城市的必然之舉,也是促進上海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步驟。上海自貿區是國家‘試驗田’,是開放度較高的示范區,也是上海城市的亮點。”他表示。
基于自貿區所累積的制度創新,浦東開發開放的壯闊圖景仍在勾繪之中。據上證報小閥門兒了解,目前,上海自貿港建設方案正在緊鑼密鼓醞釀中。“隨著進口博覽會臨近,上海方面圍繞自貿港的籌備工作也明顯提速,一些相關課題被要求提前結題。”一位內部人士對小閥門兒表示。
東海之濱的這片改革熱土上,將譜寫更多精彩篇章。